Dribs & Drabs
台灣旅遊 Taiwan
設計 Design
其他 Others
迷霧繚繞的大稻埕,讓我躲進了這幢百年老屋裡,駐足了一本書的時間!這裡是「郭怡美書店」,座落在熱鬧的百年老街迪化街上,與印象中遍佈乾貨、中藥、布匹的傳統店鋪截然不同。它是藏書萬卷的現代獨立書店、也是咖啡廳,一踏入這個空間,外頭的喧囂聲彷彿凝結,只剩下書本與老宅的低語呢喃。拾著階梯而上,三層樓高的老宅處處充滿著驚喜,讓我愛上了這個樸實迷人的空間。挑本有緣的書籍坐於榻榻米上,靜靜地享受閱讀的樂趣,感受不一樣的大稻埕韻味。
郭怡美書店的創辦人郭重興,是這幢老宅的第三代後裔。當年他的祖父靠著販賣砂糖、麵粉在迪化街闖下一片天,進而擁有了這間洋樓,取名為「郭怡美商行」。彼時郭怡美商行的名聲風光響亮,在當地享有極高的聲譽,但好景不常,在第二代接手後便將樓房賣出,郭怡美商行的輝煌隨之落幕。
光陰荏苒,三十多個年頭過去了,郭重興從未想過有機會租下祖父的老洋樓,並且以祖父商號為名開設了書店「郭怡美書店」,讓曾經的故事得以延續下去。
▴ 老屋原有的木格樓層被保留了下來,製成透明樓板
迪化街上的這排樓房,建立於日治時期,距今已有百年歷史。當郭重興承租這幢樓房時,投入了許多的心力在修復與改造,將老屋的歷史與韻味保留、並加入了現代設計的元素,當我踏入這空間時,不禁讚嘆每處的巧思與設計。流連於每層樓之間,欣賞設計者打造的不同風景,喜歡它木格窗外對街洋樓的復古氣息,與書店內部有著兩種不同世界的氛圍,也喜歡它為訪客打造的舒適閱讀空間。在這裡,歷史的厚重與書香藝術完美交融,我相信他們打造的不僅僅是一家書店,更是一處凝聚文化、藝術與歷史的迷人空間。
三樓的設計以木頭切割出許多小空間,其中最為特別的是下圖裡一盞燈的閱讀空間,裡頭擺放了兩張舒適的椅子,供訪客一個幽靜不被打擾的閱讀空間。相比其他樓層,這層樓偏向展示空間,有更多的留白和老房的韻味,讓人不得為這裡悠閒靜謐的氣息所著迷。
你知道台灣人平均一年只買兩本書嗎?這個數據不僅反應了實體書店經營的艱難,同時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警訊!在這個網路氾濫的時代,許多人習慣於線上閱讀,導致傳統書店的經營越來越困難。因為這個原因郭重興當初要設立書店時,曾被許多人勸阻,然而他深知,沒有書店閱讀風氣更難以推廣,深入一個惡性循環;秉持著這樣的信念與堅持,他最終讓這家書店成為了大稻埕和迪化街的一道獨特風景。不僅為街區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這片土地的文化內涵。
郭怡美書店的建築為典型的兩進一落建築,也就是兩棟獨立建築(進),中間以天井(落)連結,因此建築的空間比從外觀所見要寬敞許多。過往前棟建築作為店舖使用,而後棟建築則是住家,中間以天井為界,將生活與工作巧妙地分開。這樣的設計不僅在大稻埕,其他區域的老宅也頗為常見。我很喜歡老宅的天井,這片空間不僅為整座建築引入自然光線,也讓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。當日因為陰雨綿綿,未能在天井中好好瞧瞧這裡的變動,僅匆匆一撇看見長長的樓梯銜接兩棟建築,是後來修繕建築時新增的區域。
後棟建築僅有兩層樓,一樓作為咖啡廳使用,氣氛寧靜優雅。二樓則是兒童專屬的閱讀室,擺放了許多的童書、還有一片寬敞的平台可以席地而坐,提供小朋友很棒的閱讀空間!
細雨紛飛的日子於大稻埕邂逅了郭怡美書店,是最美的際遇。它對於當日的我就像一處靜謐的避風港,讓人忘卻外界的喧囂,只想沉浸在書香與歷史的氛圍中。如果時間允許,真希望能在這美麗的空間裡多停留片刻,再細細品味它的一切。
IG有製作短影片
請點以下繼續觀看
歡迎追蹤IG
郭怡美書店的建築曾是大稻埕三仙之一的富商郭烏隆所擁有,其宅邸規模當然不僅於此,在書店的後方的新洋樓,才是他真正的宅邸。因子女分家,現今兩棟建築為不同人擁有,過往連通的入口也被封閉,造成洋樓另闢狹窄的通道作為門口。新洋樓的四周被建築所包圍,在大稻埕的街道中看不見它的蹤影。裡頭開設了一間咖啡廳「AKA Cafe」,被譽為大稻埕最神秘的咖啡廳。
更多台北景點